除了前面的幾個大頭,先秦諸子還有一個最特别也最受攻擊并被迅速淹沒的流派就是名家。
名家與前面最大的不同是太陌生了。大明從憲宗開始,科舉專司理學八股,就不太會有人去琢磨這些古早的學問了。事實上,怕是墨子、楊朱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兩眼茫然,更别說名家了。
書裡幹脆對名家的内容按人物來進行詳盡的介紹,否則泛泛而談,名家注定再次寂寂無名。
名家第一個出場的就算訟師鄧析。别看是訟師,卻定下了名家的學問根基,并且這個根基是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哪怕是先秦諸子也不例外。
其最典型的案例,是在一起撈屍案中。漁戶要價太高,而死者家屬還價太低。雙方紛紛找到鄧析尋求主意。鄧析對漁戶說,這屍體别人不會出錢來打撈,死者家屬一定會出錢的。轉頭,鄧析又對死者家屬說,這屍體别人不會花錢打撈,隻有你才會出錢打撈。
如果這段話看不明白,那就直接看鄧析當時論斷:“循名責實,實之極也,按名定實,名之極也”。名實之辯就是名家學問的基礎。名實相符就是名家學問的追求。
官司中,鄧析正式分别應用循名責實與按名定實的雙向邏輯才能雙向給予建議,因為撈出屍體安葬是名,而花錢撈屍是實。對于家屬來說,如果不花錢撈屍,就沒法撈屍安葬,更沒有完成孝道。就這是循名責實。對于漁戶來說,如果不撈屍體,就掙不到錢,不僅掙不到錢還違背了自己當地漁戶兼職撈屍人的風俗慣例。這就是按名定實,如果不撈屍,這漁戶怕是做不下去了。因為當地漁戶就是要兼職幹這個的。
說名實相符,很多人理解不到其關鍵所在。如果說任何名從說出來的那一刹那起就注定了有所偏差,名與實難以對應。特别是前年的語法、文字、語音流變之後,往往名與實更是風馬牛不相及。正如這裡用的“風馬牛不相及”一詞,其原意是地域廣大,難以串聯,而在我大明朝則是兩者毫不相關。
除了這種變化,事實上任何一個人說出的名也難以概括事物的全貌的。即使沒有語言變化也不能。即使聖人也不能。因此要做到名實相符才能杜絕被鑽空子。
典型的就是“仁”,當夫子說出仁時,你文字描述的仁與其心中的人總有差異的,與其他人理解的仁也各不相同。最典型的仁的對象包不包括城外的野人呢?就這一個怕是能吵到戰國結束。
正是因為仁的實相當的空洞多變,這就導緻幾千年來,很少有朝廷将仁落到實處。口惠而實不至,則是多數狀态。事實上,哪怕到現在大明朝,仁的對象包不包括逃稅到山林的隐居客山人還得吵不清楚。另外你的仁就是我的不仁怎麼辦?比如前朝大元皇帝忽必烈的宰相阿合馬一度想攤丁入畝,廢除丁口稅賦,隻收田稅,做到天下同仁。卻遭到蒙古、色目人與漢人貴族士紳豪族的聯合反對,最終身死。目前看來,有些人,還是支持人人得仁,但有的人應該享受更多仁才是。
除此之外,仁到底包含什麼,是餓不死就叫仁,還是吃飽才叫仁,還是吃飽穿暖才叫,這更加說不清楚了。恐怕多數讀書人心裡,餓不死就叫仁吧?否則,要是實現不了,豈不是自己施政不仁了?
最後,仁是靜态還是動态。是達成什麼樣才叫仁,還是過得比以前好就叫仁?
這就是千百年來儒學的根基,一旦套入名實之辯,立刻就漏洞百出。當然,先秦的學問不光是儒學,其他學問墨家道家也一樣,一旦套入名實之辯,同樣跟紙糊的一樣,稍微有風吹動靜,立刻就是千瘡百孔。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和偶像死對頭戀愛了 異界穹頂 穿成破産千金我靠玄學暴富 異靈根資質的我,道侶竟是天靈根 平洲卿雲 大帝禁區:師傅死後,我瘋了 (綜武俠同人)[綜武俠]太上 (綜漫同人)文系少年綱吉君 天上天下任我吞噬 虐文龍傲天的我手拿晉江劇本 每個世界都有大佬在追我(快穿) 我家穿裙子的漂亮男友不愛說話+番外 拯救男主後他黑化了[穿書] 為你成魔 (綜英美同人)[綜英美]才不是史萊姆!+番外 你好,江時遇2 我在地府打狂工 直白愛意 (綜英美同人)[綜英美]超英幕後+番外 邪門的愛情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