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小說網

依依小說網>樂天派的弟弟 > 第18章 大詩人孟浩然何以終生未能入仕(第2頁)

第18章 大詩人孟浩然何以終生未能入仕(第2頁)

于是,公元727年,39歲的孟浩然與李白作别後,便奔赴京都長安首次參加會試。據雲,這次考試他的狀态也還可以,據他自己分析,是可以中舉的。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放榜下來,就是沒他的名字。孟浩然第一次科舉考試便"意外"地名落孫山。

不甘心失敗的孟浩然決心複讀,次年再次參加科舉考試。公元728年,孟浩然寫下《長安早春》後,又意氣風發地邁入二次科考之路。還曾在太學賦詩,傳下"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佳句,一時名動公卿,一座傾服。

隻可惜,他第二次考試還是失敗,仍舊不明就裡地落選。

公元734年,46歲的孟浩然第三次前往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次仍然遺憾,他還是沒有科考成功,入仕之門依舊對他緊緊關閉。

四、得罪了玄宗皇帝

不過,孟浩然在孜孜不倦的求仕期間,又收獲了一份難得的友誼,小12歲的大詩人王維與他交好,甚而相見恨晚,成為"忘年之交"。

那時,王維不過二十來歲,早已高中狀元,還被授予管理皇家圖書館的顯要職務。

據說也是王維心血來潮,一心想着邀請他的兄長還是草民的孟浩然參觀他的辦公室,意在鼓勵他不要氣餒,再接再勵總有成功的時候。

哪知,就在王維熱情接待孟浩然之際,玄宗皇帝突然駕臨禦書苑,想看看朝廷的藏書情況。

王維和孟浩然一下都慌了,畢竟孟浩然還是平頭老百姓,是沒有資格去皇家圖書館的。王維趕忙要求孟浩然躲到床底下回避。

誰料,心慌之下的孟浩然卻将自己衣袍的一角露在了外面。

玄宗皇帝一眼發現床下有人。王維隻得告知實情,忙喊孟浩然出來接駕。玄宗皇帝見是孟浩然,對他的名氣也有耳聞,便赦免二人違禁之罪,又令孟浩然背一首所寫的大作聽聽,以便量才錄用。

可慌裡慌張的孟浩然,在頭腦一片空白之下,念了一首很不合時宜的《歲暮歸南山》:

北阙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玄宗皇帝一聽,不高興了。這個"才高八鬥"的家夥,竟然憤世嫉俗,說朕抛棄他,是你自己不求上進,也沒有找朕,反誣于朕,是何居心?看來此人不堪任用!

玄宗皇帝當即岔氣不滿拂手而去。孟浩然最後一次寶貴入仕的機會就這樣白白丢失,意味着他今生隻能望洋興歎,就此止步于朝堂。

後來的情況果然如此。

雖說也有禦史韓朝宗、長史張九齡人等人欣賞其才華,幫他說好話,提攜他入仕。

但決心歸隐的孟浩然,已失去了入仕的信心,不願再去争取,便遊曆于在江浙一帶以詩會友,忘我地過着簡單的草民生活。

公元740年,好友王昌齡來訪。52歲的孟浩然十分高興,熱情地用漢水的特産"茶頭鳊"接待,一點不顧自己患有背疽不得食用海鮮的禁忌。

就在孟浩然送别王昌齡之後,當夜即病發身亡,直留下讓人感慨萬千的千古遺憾。

五、後記

孟浩然短暫而悲怆的人生經曆,亦警示世人:

求職需趁早,莫貪玩,莫誤大好青春。該打拼的年齡,應積極上進努力争取,真到人生的暮年,即便渴望功名也不那麼現實了。

何況求職之路原本不易?其實一次次失敗算不了什麼,隻要不被自己打敗。面對求職之中那些稍縱即逝的寶貴機會,既要高度重視,更要緊緊抓住,切勿機會來了,卻毫無準備,顯得慌不擇路,口不擇言,以憤世嫉俗的心态堵塞自己原本美好的前行之路。

事實上,遇上好的機緣,得罪了得罪不起之人,遠大的理想抱負必然會戛然而止。

當然,塞翁矢馬,焉知非福?孟浩然正是因為終身未能入仕,成了古代"學而優則仕"少數沒有當上官員的讀書人,才有峰回路轉成為大唐詩壇有名的"孟襄陽"、"孟山人",才留下那麼多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園詩作。

由此而言,草民孟浩然,鮮活的一生仍可歌可泣,亦可"笑傲江湖",足矣。

不過,不是每個有才華的人在關閉一扇門後,也能打開另一扇窗。像方仲永那樣"泯然衆人矣"比比皆是,還是不誤韶華為好。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末世之獨寵女配  科幻天庭,大秦我包攬金榜  大唐廣播站2  打斷腿,爬上鋪+番外  過氣小明星的海怪男友+番外  我垂釣諸天萬界  綜武,帶着李蓮花當老六  許雨晴沐長風  管不住的心+番外  穿越之我乃王妃  推銷誤入帝皇群,皇帝們震驚了!  我兒朱雄英  江果果顧寒煜  正德明君  讓你衡山習劍,你竟斬破諸天?  那時偷偷戀着他+番外  香江往事  穿成銀魚後,他對我一見鐘情了  滿級大佬種田日常  快穿反派男神有點皮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